六、诗人妈妈:母亲也是一份事业(1)
余筠华,女,诗人。
她是一名普通的小琴童,与千千万万个学琴的孩子一样,每天除了学习,还要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她又不同于普通的琴童,虽然才9岁,却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早熟的她,的确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执着。我见过不少琴童,可是像她这么发自内心喜欢琴的孩子真的不多。她说,将来自己要做大师。又说自己是音乐的奴隶。还说,自己是为音乐而生。诗人妈妈余筠华证实了女儿的话,她说现在的女儿每天除了长时间地练琴,就连平时的阅读和娱乐都离不开音乐。
这个对钢琴着了魔的小女孩就是深圳市红桂小学学生罗维。
小罗维心中的音乐梦想是如何被激发出来的?她的父母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让孩子走上这条充满了艰险的艺术之路?他们是为了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还是其他?
1.为琴而生的孩子
罗维练琴可谓自觉自愿。寒暑假她每天的练琴时间大约在8-9小时,而平时也要4-5小时。就连中午放学回来也会抓紧时间练上近一个小时再休息,根本不用提醒或监督。甚至,她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就连上厕所耽误的5分钟也会主动补回来。
这样的毅力对成人也是一个考验。
我问罗维:“你真的不羡慕楼下玩耍的小朋友吗?”她微笑着摇摇头:“我觉得还是弹琴比较有意思。”清澈的眼睛里,一片纯净。我又问:“那你刚才弹完《 阿贝格 主题变奏曲》,心里有什么感觉?”“爽!”她脱口而出。那个干脆劲,那个淘气劲,让人不由顿生感慨:到底是个孩子!
也许,这个名叫罗维的小女孩真的是为琴而生的!
5岁那年,因为喜欢,罗维强烈要求学钢琴。妈妈余筠华的第一个反应是:好啊!女孩子,长得漂漂亮亮的,又弹得一手好钢琴,多美的事。再说,还能培养毅力。
可即便是这样,余筠华仍然没有马上给孩子买琴,她在犹豫:万一孩子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怎么办。谁知,从此罗维开始天天缠着妈妈要钢琴,一要就要了一个月。
余筠华提出了条件:“要学就得好好学,就得竭尽全力。并且认定一个目标,永不放弃!”小罗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孩子那么小,听得懂你的话吗?”我问。
余筠华说:“她可能不完全懂,但她必须记住:凡事不做则已,做则一定要做好。”她还说,之所以自己生孩子比较晚,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不生也就算了,生就一定要好好地把孩子培养成人!给他快乐!给他幸福!
说到这,余筠华话峰一转:“我妹妹看罗维每天练琴这么辛苦,说她可怜,没有童年。鲁宾斯坦曾说过:钢琴就像一个巨人的牙齿,吞噬了无数孩子的童年。但是,我这么认为:快乐的定义是多样的,如果孩子自己认为弹琴快乐,父母何必一定要他去滑滑梯?”
余筠华说,作为琴童妈妈,她的确很幸运,由于弹琴是女儿喜欢做的事,迄今为止,她从未因练琴与孩子发生过矛盾。当然,母女之间也有分歧,不过原因却是对作品的不同理解。许多孩子不想练琴而哭泣,甚至与父母抗争,这样的事从没在罗维身上发生过。
余筠华说,尽管不少行家听罗维弹琴后,都说她的演奏能力超越了她的实际年龄,她仍提醒自己和女儿:脚踏实地地做好今天。至于未来,最好让信念和行动说话。
2.妈妈也精彩
余筠华的确是幸运的,小罗维发展得比较均衡,尽管平时为了比赛,落下了许多课,各门成绩仍能保持在年级前列。就在近日,她的英文书法和硬笔书法均获得了红桂小学“读书月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初赛的一、二等奖。
可是,余筠华的幸运不是上天赐给的,而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作为妈妈,她实在付出了许多。
目前,余筠华的身份是一位全职母亲。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戴着围裙推着吸尘器欢快地打扫卫生。她说如果不是我来采访,此时的她应该在超市买菜。女儿罗维曾在作文里这样描述妈妈:我的妈妈是天使,可是在家里她却要洗马桶、做饭 女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