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刘卫华:刘亦婷不是天才(1)
刘卫华,《哈佛女孩刘亦婷》作者。
《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自2000年8月出版,到2002年7月已经印刷了43次,发行约149万册。该书在第一版发行后,即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刘亦婷和母亲刘卫华,也成了众多孩子和家长耳熟能详的明星。
1.素质教育就是个性化培养
问:有人说,《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出版,给许多孩子和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有人说,刘亦婷是天才,所以,就家庭教育而言,刘亦婷的成功是个例外。作为母亲和本书的作者之一,您怎么看?
刘卫华:我和张欣武写这本书,是想通过刘亦婷的成长过程介绍我们的育儿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就是“从零岁开始,全面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素质”。刘亦婷是我们实践这个思路的对象,整本书写的都是我们如何对刘亦婷因材施教。就像一份实验报告,记录的是我们对刘亦婷进行“个性化培养”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培养,换句话说就是“立足现实,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我们主张对每个孩子都要进行个性化培养。如果只盯着刘亦婷考上了哈佛,当然会有压力。但很多读者都看出来,重要的不是刘亦婷做过哪些事,而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读者感到的就是动力。
我们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充分实现自我”,而不是“通过孩子实现父母的梦想”。毕竟,孩子的人生道路只能由孩子自己选择,父母能做的主要是培养孩子自我选择的能力和实力。对远期目标,我们从来不做具体要求,因为孩子和社会都在发展的过程中,未来有很多变数,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是了。刘亦婷高中毕业直接留美的决定,也是一个机遇促成的,在她17岁前,我们没有想过要送她去留学。我们当初对她考什么大学,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我们坚持要求她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
刘亦婷不是天才,但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是“受最好的教育,做优秀的人,造福于社会”。不论是谁,只要朝着这个方向走,就会有好结果,不同的只是收获的迟早和多少而已。
2.计划与行动同样重要
问:从书中可以看出,您对刘亦婷的管教很严格,可是刚才我问刘亦婷,她自己却不觉得。这是为什么?这种严格,对她在国外读书有何帮助?
刘卫华: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吧。对刘亦婷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是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发展的一种过程。说到教育,人们很容易想到“说教”这个词,实际上,教育首先应该是快乐和动力的培养,即利用快乐形成的机制教育孩子。包括与孩子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需要良好的氛围。在我们家,读书是大家一致的爱好。父母给孩子做出了榜样,那么榜样的力量就会悄悄地渗透到孩子的习惯上。刘亦婷对学习始终充满了热情。学习新的知识,对她而言已如吃饭一样是正常需要。所以,她对学习才不会有厌倦的感觉。怎样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不冷却呢,这需要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孩子的成功感来自大人的赏识激励,而真正的成功则离不开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幸运的是,亦婷爸爸是这方面的行家。
另外,学会制定计划也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来说,一个人成功与否,其实与他的人生计划制定和执行得如何有很大联系。行动与计划同样重要。无论刘亦婷到什么环境,她都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确定自己的目标,迅速适应那里的生活,因为她有很强的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能力。在哈佛,这一周的很多事情都是上一周就定好约好了的。
3.淡化“单亲”家庭的特殊性
问:你曾经是个单亲妈妈,根据你的经验,单亲家庭的父母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刘卫华:不能说单亲家庭的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教育就少,两个人给的东西,一个人同样能给。很多家庭,父亲长期出差,或父亲是军人。单亲家庭实际上和这些家庭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首先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