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摘要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图论来表达传输网络资源关系,包括网络天生是图、多层映射和算法丰富等优势。文章详细阐述了基本建模、多层图与特殊图形、典型业务场景对应的图算法、最小可行数据模型、查询/编排示例、约束建模、故障与变更的“时态图”实践、实施落地建议以及从0到1的落地步骤。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将图论应用于传输网络资源关系,并实现具体的建模和算法应用。

好的,咱们把“用图论表达传输网络资源关系”这件事讲清楚、讲落地。下面内容既讲概念,也给出可直接落库建模与算法应用的思路。

1. 为什么用“图”

  • 网络天生是图:节点(站点、设备、端口…)+ 边(链路、跳线、光纤对…),天然适配图结构。
  • 多层映射:物理层(管道/光缆/纤芯/熔接)→ 光层(波长/OTN 时隙)→ 二层(VLAN/QinQ/LAG)→ MPLS(LSP/TE Tunnel/VRF)→ 三层(IP 链路/邻接/BGP 会话)。图可以用“跨层映射边”把它们绑在一起。
  • 算法丰富:最短路、带约束最短路(CSPF)、k 条无交路径、最大流/最小割、图着色(波长/标签分配)、连通度/SRLG 评估、故障传播/根因定位等。

2. 基本建模(Property Graph / 属性图)

2.1 节点(Vertex)常见类型

  • 位置类:Site(站点/机房)、RoomRack
  • 物理类:Device(设备)、Board(板卡)、Port(端口)、ODF(配线架)、PatchPanelCable(光缆)、Fiber(纤芯)、Splice(熔接点)、Duct(管道)、ConduitHole(管孔)、PoleRoute(杆路)
  • 逻辑类:EthernetLinkLAGVLAN/QinQMPLS_LSP/TE_TunnelPWVRFIP_InterfaceBGP_SessionSubnet
  • 业务/服务类:Service(E-Line/E-LAN/L3VPN/专线)

2.2 边(Edge)及语义

  • 连接CONNECTS_TO(端口↔端口、纤芯↔纤芯、设备↔设备)
  • 承载/映射REALIZED_BY(逻辑资源由下层资源承载),CARRIES(链路承载业务流/标签)
  • 从属/包含LOCATED_IN(设备→机柜→机房)、HOSTS(设备→端口/板卡)、CONTAINS(光缆→纤芯)
  • 运维关系PROTECTS(保护关系1+1/1:1)、DEPENDS_ON(依赖链,用于故障传播)
  • 施工关系PATCHED_TO(跳纤/配线)、SPLICED_WITH(熔接)
  • 资源组MEMBER_OF(SRLG/冗余组/集群)

2.3 关键属性(建议统一单位/枚举)

  • 边:capacity(带宽/波特率)、metric(开销/时延/抖动/丢包)、cost(租费/使用费)、srlg_id(共享风险链路组)、admin_status/oper_statusavail_bwfiber_typeattenuationlength_kmlatency_ms
  • 节点:vendor/model/slot/port_typegeo(经纬度)、site_codeownership(自有/租用)、state(in-service/maintenance/reserved)
  • 时间有效性:所有节点/边建议带valid_from/valid_to或版本号,支持“时态图”。

3. 多层图与特殊图形

  • 多层/多分片图(Layered Graph):L0(管道/光缆)→ L1(纤芯/波长/OTN)→ L2(VLAN/LAG)→ L2.5(MPLS LSP/TE)→ L3(IP 邻接)。用REALIZED_BY把上层对象映射到下层路径(不一定一条边,可能是多跳子路径)。
  • 多重图(Multigraph):站点间可有多条并行链路(不同承载/不同运营商)。
  • 双分图(Bipartite):端口↔跳线/ODF/面板端口,做端口匹配/工单生成很直观。
  • 线图(Line Graph):把“边”变“点”,用于做光路占用/碰撞检测。
  • 超图/区间图:光谱/频隙/时隙分配可近似用区间图着色。

4. 典型业务场景 → 对应图算法

  1. 专线/TE 选路(含约束)

    • 输入:A→Z,速率=10G,时延≤5ms,需SRLG 互斥 + 链路不相交备路。
    • 算法:

      • 过滤不满足avail_bw/latency/admin_status的边;
      • CSPF 找主路(比如 Dijkstra 上加多维约束);
      • Suurballe/Disjoint Path 找与主路链路/节点/ SRLG 不相交的备路;
      • 若需多层落地:上层 LSP 的每一跳以 REALIZED_BY 映射到下层(纤芯/波长)连续可用段;波长/标签分配可用图着色或“最小可用号段”策略。
  2. 容量规划与瓶颈定位

    • 全网多业务视为多货流(Multi-Commodity Flow),做近似求解或滚动仿真;
    • 最小割≈最小扩容代价的瓶颈切面;边介数/负载中心性辅助识别关键链路。
  3. 故障影响圈 & 根因定位

    • DEPENDS_ON/REALIZED_BY 构建有向依赖图
    • 边/点故障后,对下游拓扑做可达性/拓扑排序传播,叠加概率(Bayesian/评分)做根因排序;
    • SRLG 触发:同组资源一起置障,快速得出受影响的 LSP/Service 集。
  4. 工单与配线指引

    • 选路结果在 L0/L1 展开为具体端口—ODF—跳纤—熔接的序列(path decomposition),生成施工清单
  5. 合规/健壮性校验

    • k-连通度检查(站点/设备/链路),冗余组完整性校验,策略约束(不得跨某地区/不得用某运营商资源)= 边黑名单过滤。

5. 最小可行数据模型(示例字段)

  • Site(site_id, name, geo, owner, level, admin_status)
  • Device(dev_id, site_id, vendor, model, role, admin_status)
  • Port(port_id, dev_id, type, speed, admin_status, used_by)
  • Cable(cable_id, from_site, to_site, fiber_count, length_km, owner, srlg_id)
  • Fiber(fiber_id, cable_id, index, attenuation, admin_status)
  • Link(link_id, a_port, z_port, capacity, metric, srlg_id, latency_ms, admin_status, avail_bw)
  • LSP(lsp_id, src_dev, dst_dev, class, bw, primary_path, protect_path, policy_tags)
  • Service(svc_id, type, a_uni, z_uni, bw, latency_sla, uses_lsp)
  • 关系表可落成边表Edge(src_id, src_type, dst_id, dst_type, rel_type, attrs_json, valid_from, valid_to)

6. 查询/编排示例(Cypher 伪代码)

// ① 过滤可用链路子图(带宽/时延/状态)
MATCH (a:Port)-[e:CONNECTS_TO]->(b:Port)
WHERE e.avail_bw >= 10 AND e.admin_status='up' AND e.latency_ms <= 1.0
WITH collect(e) AS eligible_edges

// ② 在可用子图中求 A→Z 的 k 条不相交路径(伪表达)
CALL kDisjointPaths('Port', 'CONNECTS_TO',
  {src: 'A:GE0/0/1', dst: 'Z:GE0/0/1', k: 2, disjoint:'edge+SRLG'}) YIELD paths

// ③ 为 LSP 选择标签/波长(简化:优先最小可用号)
UNWIND paths[0] AS hop
MATCH (hop)-[r:REALIZED_BY]->(l1:Wavelength)
WHERE l1.is_free = true
WITH min(l1.channel) AS chosen_wl
CREATE (:LSP {lsp_id:'LSP-0001', bw:10, primary_path:paths[0], wavelength:chosen_wl});

7. 约束建模(把“专业规则”变成可计算)

  • SRLGsrlg_id 放在光缆段/管道/桥梁等共享风险资源上,路径计算时做“SRLG 不相交”约束。
  • SLA/策略:将“不得越省/不得走第三方/必须环路保护”等写成边/节点属性或标签,计算前做策略过滤
  • 资源占用:所有占用写入 reservation(带时间窗口),支持时态可用性回收
  • 拓扑完整性:端口类型/速率匹配、单纤/双纤对称、A/Z 方向延迟对齐、ODF 端口余量等,落为检查器

8. 故障与变更的“时态图”实践

  • 任何新增/下线/断开都写成事件,对节点/边打版本或valid_from/valid_to
  • 报警接入(SNMP/Telemetry)映射到图节点/边,触发依赖图传播
  • 变更工单执行前,用影子图(what-if)做影响分析;执行后再合并到主图。

9. 实施落地建议

  • 存储:小规模可用关系型+边表;中大型建议图数据库(Neo4j/Cosmos Gremlin/JanusGraph)或在计算层用 NetworkX/GraphX。
  • 命名与ID:建立全域唯一 resource_id + 规范化编码(Site/Device/Port/Cable/Fiber)。
  • 分区与索引:按地域+层级分区,边上普建索引(srlg_id, admin_status, avail_bw);预计算站点-站点候选路径缓存。
  • 接口:南向对接 NMS/EMS/配线台账/资产台账;北向开放 REST/GraphQL/Cypher/Gremlin 查询;
  • 可视化:分层显示、路径展开到具体配线/熔接;工单联动(一步生成端子-端子操作序列)。

10. 从 0 到 1 的落地步骤(MVP)

  1. 定义节点/边类型与最小字段(见 §5)。
  2. 先导入 L0 物理(站点/设备/端口/光缆/纤芯/ODF/熔接/跳纤)。
  3. 构建 L1/L2/L2.5/L3,用 REALIZED_BY 连接上下层。
  4. 实现 CSPF+k 不相交 选路,加入 SRLGSLA 过滤。
  5. 增加 占用与回收 的一致性规则(并发锁/事务)。
  6. 接入告警,做 根因定位/影响圈
  7. 把“路径→工单”自动化,闭环到运维。
扫码加入猫哥的AI群
最后修改:2025 年 08 月 13 日
点赞的人是最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