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AI驱动的传输网络资源分析与编排平台的设计,该平台包括资源信息录入、关系关联梳理、信息查询、业务需求分析和资源选择与产品交付五个环节。平台采用原子化资源模型,结合LLM、图数据库和优化求解器,实现能懂人话、会找资料、会搭网络、能下配置的功能。总体架构分为交互层、AI编排层、数据与知识层和集成与执行层。核心数据模型包括关系图、事务库和向量索引。AI多智能体职责与协同包括Intent Router、NL解析/抽取Agent、关系梳理Agent、语义检索RAG Agent、需求分析Agent、方案规划Agent、配置生成Agent和解释/报告Agent。五大场景工作流分别为资源信息录入、关系关联梳理、信息查询、业务需求分析和资源选择与产品交付。GPT API集成细节包括函数模式Schema,如资源抽取、需求解析→约束生成和方案解释/报告。优化与“缺3以内资源”处理包括目标函数、硬约束和缺口策略。接口与服务划分简洁明确,如POST /nl/ingest和POST /graph/reconcile等。实现要点包括语言/框架、图数据库、检索、求解器、设备驱动、CI/CD、可观测、安全合规和人机协同。 示例展示了一条北京↔上海100G、1+1方案的实现过程。最后,里程碑与工作拆分建议分为8-12周完成首版。
下面给你一套可落地开发的“AI 驱动的传输网络资源分析与编排平台”详细设计,围绕你要的五个环节:资源信息录入 → 关系关联梳理 → 信息查询 → 业务需求分析 → 资源选择与产品交付。方案以“原子化资源模型”为底座,采用 LLM(GPT API)+ 图数据库 + 优化求解器 的组合拳,做到“能懂人话、会找资料、会搭网络、能下配置”。
一、总体架构(分层+多智能体)
二、核心数据模型(与原子化一致)
2.1 关系图(图数据库 Neo4j)
- 节点类型:
FiberCore
(单芯)、DuctHole
、Port
、OpticalModule
、Board
、Slot
、Device
、RackU
、ODUk
、OTUk
、LSP
、PW
、Room
、Site
、MicrowaveLink
、ODFPort
、PowerFeed
等 关键边:
(:FiberCore)-[:PATCHED_TO]->(:ODFPort)
(:Port)-[:HOUSES]->(:OpticalModule)
(:Port)-[:LINKS_TO]->(:Port)
(:ODUk)-[:MAPPED_IN]->(:OTUk)
(:Port)-[:BELONGS_TO]->(:Board)-[:IN]->(:Slot)-[:IN]->(:Device)
(:Device)-[:INSTALLED_AT]->(:RackU)-[:IN]->(:Room)-[:AT]->(:Site)
关系图既保存空间约束(机房/机架/U位)又保存承载关系(ODU/OTU、LSP/PW、波长/纤芯)。
2.2 事务库(PostgreSQL)主表(示例)
2.3 向量索引
- 索引对象:资源说明、机房规程、设备手册、SOP、历史变更单、地理/GIS细节摘要。
- 字段:
doc_id, chunk_text, embedding, tags, valid_from, valid_to
三、AI 多智能体职责与协同
Intent Router
- 判定用户请求类型:录入/查询/分析/编排/报表/下发。
- 工具:分类提示 + 少样本,必要时调度函数(function calling)。
NL解析/抽取 Agent(录入/清洗)
- 输入:自然语言、PDF/Word、NMS导出表、OTDR报告。
- 输出:符合原子表单 JSON Schema的结构化对象(见 §5.1)。
- 能力:实体对齐(去重)、缺失字段补全建议、数据质量评分。
关系梳理 Agent(Linker)
- 功能:在图数据库中创建/修正边;执行约束校验(如端口↔板卡↔槽位↔设备一致性、ODU↔OTU时隙不重叠)。
- 联合图算法(最短路、连通性、环保护识别)和链路预测(GraphSage/GAT)。
语义检索 RAG Agent(查询)
- NL→混合检索(BM25+向量)→SQL/Gremlin/Cypher 生成→执行→归纳可视化。
- 支持“问图谱”(如“NE3 到 NE8 可用 100G 端到端链路有哪些?”)。
需求分析 Agent(SLA→约束)
- 把用户“人话”转为CSP/MILP约束:带宽、时延、冗余、地域、维护窗、厂商偏好、功耗等。
- 维护规则库(YAML):如“<5ms → 城域/骨干直达;1+1 → 节点/路由完全分离”。
方案规划 Agent(选资源 & 多目标优化)
- 求解器:OR-Tools CP-SAT / MILP(CBC/Gurobi) + 启发式(k-最短路、遗传算法)。
- 目标:
min(cost) + α*min(latency) + β*max(availability) + γ*min(utilization_imbalance)
- 产出:3 套最优(成本优先/时延优先/可用率优先)+ “缺 3 以内资源”的备选(列出缺口与替代路径)。
配置生成 Agent(意图→配置)
- 模板引擎:Jinja2(按厂商/机型差异)、NETCONF/YANG/CLI 渲染。
- 自动校验:仿真执行/干跑(dry-run)、回滚脚本生成。
解释/报告 Agent
- 向客户与运维输出差异化报告(拓扑、SLA 证明、容量占用、风险点、成本拆解)。
四、五大场景工作流(端到端)
4.1 资源信息录入(AI Assisted Intake)
输入:NMS导出、Excel、自然语言、照片/PDF。
流程:
- 抽取:OCR/表格解析 → LLM 结构化抽取(function calling)。
- 去重与主数据对齐:相似度比对(embedding+规则)→ merge/pick。
- 约束校验:外键、唯一性、规格匹配(端口↔光模块波长/速率)。
- 入库:事务库 + 图数据库建点/建边。
- 质检报告:缺字段、疑似冲突、置信度<阈值的项进入人工待办。
好处:录入速度**×5**,错误率**-80%**(经验值,供 KPI 参考)。
4.2 关系关联梳理(Graph Build & Validate)
- 自动连边:基于“父ID+序号”“物理接续记录”“ODU→OTU时隙”等键提议候选关系→人机确认。
- 一致性检查:例如同一纤芯被两个业务同时占用、同一板卡端口速率冲突。
- 可视拓扑:机柜/机房/ODF/链路/环网视图;一键定位熔接段。
4.3 信息查询(NL2SQL/NL2Cypher + RAG)
- 用户问:“NE1 到 NE5 之间还能不能走一条 100G 且 1+1 的路?”
- 流程:NL→意图分类→RAG 检索→生成 Cypher → 执行→可视化路径与容量。
- 支持:**静态(资源/关系) + 动态(性能/时延)**混合查询。
4.4 业务需求分析(SLA→约束)
- 输入示例:“北京-上海、100G、端到端时延 < 5ms、1+1 完全分离、厂商优先华为、机房 A/B 限电”。
- 产出:约束 JSON(节点/通道路由分离、沿线站点白/黑名单、波长/ODU 类型、功耗上限、维护窗)。
- 可复用行业模板(金融专线、云专线、广电干线、IDC互联等)。
4.5 资源选择与产品交付(规划→下发→验收)
- 规划:求解器吐出 3 套Pareto最优 + “缺 3 内资源”备选(含缺口采购/改迁建议)。
- 审批:工单编排(人机协作、签名、变更窗口)。
- 下发:NETCONF/CLI/Ansible;自动比对设备回显。
- 验证:TWAMP/OTN性能、收光门限、保护切换演练;生成验收报告与SLA基线。
五、GPT API 集成细节
5.1 函数模式(Function Calling)Schema
a) 资源抽取(从文本/Excel说明中抽端口/模块/纤芯等)
b) 需求解析 → 约束生成
c) 方案解释/报告
通过函数调用,LLM 输出结构化结果,后端直接入库/调用求解器。
六、优化与“缺 3 以内资源”处理
- 目标函数:
J = w1*Cost + w2*Latency + w3*(1-Availability) + w4*Penalty(utilization>θ)
硬约束:
- 带宽 ≥ 需求;
- 路由/节点完全分离(适用于 1+1);
- 时隙/端口/纤芯不冲突;
- 设备功耗与机房回路负载不超限。
缺口策略:
- 将“待采购/待改迁资源”映射为虚拟资源(附加 procurement\_cost 与 lead\_time);
- 允许最多 3 个虚拟资源入选,附加惩罚项并给出替代建议(如改走微波备链/跨域合作)。
求解器:
- 先用 k-最短路径枚举候选,再用 CP-SAT/MILP 全局选择;
- 生成 3 套 Pareto 前沿解(成本/时延/可用率各优)。
七、接口与服务划分(简洁明确)
POST /nl/ingest
:上传文档/文本 → 返回抽取结果与质检POST /graph/reconcile
:建点/建边/一致性校验POST /query/nl
:自然语言查询 → 图/SQL 结果POST /demand/parse
:需求文本 → 约束 JSONPOST /plan/solve
:约束 → 3 套方案 + 缺口解POST /plan/{id}/deploy
:渲染配置 → 下发 → 验证GET /plan/{id}/report?audience=customer|noc|exec
:PDF/Word 报告
八、实现要点(选型与落地)
- 语言/框架:后端 Python(FastAPI)/ Go(高并发);前端 React + ECharts + 拓扑组件(Cytoscape.js)。
- 图数据库:Neo4j(Cypher)或 JanusGraph;检索:OpenSearch + pgvector。
- 求解器:OR-Tools(开源)→ 如有商用诉求接入 Gurobi。
- 设备驱动:NETCONF/YANG 首选;遗留设备走 CLI Driver/Ansible。
- CI/CD:GitLab CI + Helm/K8s;可观测:Prometheus + Grafana + Loki + OpenTelemetry。
- 安全合规:RBAC/ABAC、多租户隔离、审计日志、脱敏/最小化采集、变更回滚。
- 人机协同:关键环节(录入低置信度/方案审批/变更窗口)门禁。
九、示例:一条北京↔上海 100G、1+1 方案(简版)
- 客户输入(自然语言) → 需求分析 Agent 生成:
规划 Agent:
- 主用:ODU4@OTU4,经 NE1–NE3–NE5,纤芯 F001-#48,端口 NE1:S3:P7 ↔ NE5:S1:P3;
- 保护:ODU4@OTU4,经 NE2–NE4–NE6,纤芯 F002-#12;
- 输出 3 套解(成本优/时延优/高可用优)+ 缺 2(例:保护段缺 ODU4 与 100G LR4 模块)。
- 配置生成 → NETCONF 下发 → TWAMP 验证 → 报告与SLA基线归档。
十、里程碑与工作拆分(8–12 周首版)
- W1–2:数据 Schema & 图谱建模、采集适配;
- W3–4:NL 抽取/去重/校验链路跑通;
- W5–6:NL 查询 + RAG、需求→约束编译;
- W7–8:规划求解器与 3 套解/缺口策略;
- W9–10:配置模板与下发、验证闭环;
- W11–12:报表、权限、安全、性能压测与上线。
结语
这套设计把 LLM 的语义能力、图谱的关系确定性、优化求解的可证明性 融合起来:
- 让录入更快更准;
- 让关系更全更清;
- 让查询更自然;
- 让需求自动变约束;
- 让方案既优且可落地,并能在缺 3的现实条件下给出稳妥替代。
按此方案即可分阶段实现并逐步扩展厂商与技术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