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历史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都先后荣获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台商“极力推荐”城市、“十大中国大陆最佳商务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成都的经济
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加之自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便,因而物产丰饶,是四川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成都的手工业历史悠久,许多产品享誉全国,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等是杰出的代表。

成都的文化
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国文物说明,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国人民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的气候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成都是我国大西南的古城,远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号称蜀国。公元前316年,秦派张仪、司马错入川,并了巴蜀,改蜀国为蜀郡。秦当时治水专家蜀郡守李冰带领群众筑都江堰,凿山导河,开渠引水,于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称。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为封建帝王之都。三国时,蜀汉在此建都,十六国的成汉、五代的前蜀和后蜀均在此建都,秦汉时期,置有锦官和车官,故成都有“锦官城”、“车官城”之名,简称“锦城”。五代后蜀孟之祥为加强防御,绕城筑低矮的土墙,称“羊马城”,至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称,简称“蓉城”或“蓉”。

成都的地理状况
成都是四川省省辖市,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内江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地区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地区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92.2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县、双流县、郫县、温江县、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7区8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总人口980.7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01万人。境内海拔387~5364米,市域东部为龙泉山脉,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

成都的历史沿革
西周、春秋时期为古蜀国领地。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于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灭蜀,以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国地置蜀郡,成都为郡、县治所。汉承秦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益州刺史部(简称益州)。西汉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为导江郡,公孙述在成都称帝。东汉末年为州、郡、县治所。三国为蜀汉国都,兼郡、县治所,两晋为"成汉"都城,南北朝为州、郡治所。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益州为蜀郡,为郡、县治。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成都县之东偏置蜀县(肃宗乾元元年,即758年,改名华阳县),始为成都、华阳两县治所。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升成都城为"南京"(四年后废),改蜀郡为成都尹。五代十国时期为前蜀、后蜀都城。两宋时期,成都府、益州之名虽迭经更易,但治所均设在成都,属西川路。元朝时为四川行中书省成都府路(后改为西川道)、成都府及成都、华阳二县治所。明末张献忠在成都建大西农民政权,改名西京。清朝时设四川省,下设道,为省、道、府、县治所。1912年,废府,为省、道、县治所。1921年,设成都市政公所,初辖城内,后扩展至城之四周,成都、华阳二县治所仍留城内。1927年废道,为省、市、县治所。1928年改市政公所为成都市,直隶四川省,为省辖市。1949年12月后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始为四川省省会。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遗存丰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成都生物资源丰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等。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中药材有860多种,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连等蜚声中外。成都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中外驰名。全市现有人文景观172处,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庙、青城山最具特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地处由剑门蜀道、九寨沟、峨嵋山、长江三峡等地组成的四川旅游环和全国旅游环的联络点上,还是内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成都的饮食文化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食在四川"的美食文化名贯古今,而成都更把川菜的精华发扬光大。

川菜作为全国四大著名菜系之一,已历经千年,迄今已有3000多个品种,数百种名菜。川菜以辣闻名天下,却不仅仅止于辣味。川菜属中国四大菜系(川、粤、京、苏)之一,其强劲的势力早已渗透到全国各地每个角落。川菜的招牌菜有:麻辣豆腐、八味冷碟、樟茶鸭子、锅巴肉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锅肉、蚂蚁上树、玉笋鸭舌、水煮牛肉、东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鱼等。"锦城"成都的小吃集中了全川小吃的精华,品类繁多,风味独特,种类不下200种:龙抄手、赖汤圆、夫妻肺片、钟水饺、担担面、韩包子、龙眼包子、陈麻婆豆腐、樟茶鸭等等。近年来,源于重庆的四川火锅更是在成都大放异彩,使成都的美食文化锦上添花。

成都火锅以其包罗万象、热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点迅速的、地毯式轰炸般地征服了全中国人民的脾胃。成都火锅花色品种繁多,锅底就有数十种,原料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凡是可以吃的东西皆能下火锅涮、煮、烫。

成都的饮食街集中在:羊式街西延线、科华北路、领事馆路、望平街等。

成都的城市现状
成都是内陆开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2年被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委员会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十一位,投资硬环境进入全国40强,在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荣获国家卫生城市殊荣。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870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4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283.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顺差1.9亿美元。财政收入65亿元。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44.4%和42.1%。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第一强市。全市科技人员44万多人,每千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253名,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500多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20多所高等院校。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全市现有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745个,商业网点21.6万个,已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市区相结合的市场网络,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其中荷花池市场、成都生产资料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达40亿元、79亿元,闻名全国。全市有国内金融机构2422个,信托投资机构12家,城市信用社52家,农村信用合作社817个。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746.3亿元,贷款余额599.1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川内为依托,辐射西南和全国部分省市的融资网络。国外的新加坡华联银行、泰国盘谷银行、英国标准渣打银行、日本东京银行和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已在蓉设立代表处。成都是成渝、成昆、宝成三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现有公路总里程5300公里,拥有机动车34.2万辆,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的公路营运网络。航空业方面,成都拥有全国航空运输能力第四位的西南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国内航线140余条,航线总长16万公里,运输能力达9亿吨公里,通航国际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1996年完成航空运输88.6亿人公里。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邮政、通信枢纽,是全国7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3万门,国际直拨电话通达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



成都的行政区划
成都市 面积12346平方千米,人口1044万人(2003年)。

青羊区 面积 68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610031。区人民政府驻江汉路222号。

锦江区 面积 62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610011。区人民政府驻书院南街。

金牛区 面积 108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0036。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

武侯区 面积 78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610041。区人民政府驻武侯祠大街。

成华区 面积 111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610066。区人民政府驻一环路东三段。

龙泉驿区 面积 55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610100。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

青白江区 面积 392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610300。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

新都区 面积 481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0500。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

温江区 面积 277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611130。区人民政府驻柳城街道。

崇州市 面积1090平方千米,人口65万。邮政编码611230。市人民政府驻崇阳镇。

邛崃市 面积1377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1530。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

都江堰市 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1830。市人民政府驻灌口镇。

彭州市 面积1420平方千米,人口78万。邮政编码611930。市人民政府驻天彭镇。

金堂县 面积1156平方千米,人口84万。邮政编码610400。县人民政府驻赵镇。

双流县 面积1067平方千米,人口88万。邮政编码610200。县人民政府驻东升镇。

郫 县 面积 437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611730。县人民政府驻郫筒镇。

大邑县 面积1548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611330。县人民政府驻晋原镇。

蒲江县 面积 580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11630。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

新津县 面积 33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611430。县人民政府驻五津镇。

最后修改:2009 年 08 月 16 日
一分也是爱